2016-06-10

2016 香港.澳門 [景點]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白鴿巢前地(賈梅士前地)/基督教墳場(包括馬禮遜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 - 澳門歷史城區(世界遺產)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白鴿巢前地(賈梅士前地)/基督教墳場(包括馬禮遜教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是被列為澳門歷史城區中,第一區中的世界遺產4個登記地點。
這項世界遺產分兩個區域,第一區是指從大炮台山到西望洋山之間,
總計75.2688公頃面積範圍,有29個登記地點。
第二區是指東望洋山所屬 31.5222公頃面積範圍,有1個登記地點。
總計共30個登記地點。

我們從耶穌會紀念廣場沿著小巷往白鴿巢前地走去,先來到聖安多尼教堂。
因為來到澳門,這天從早開始就不知是食物太油膩還是水土不服而腸胃不適。
於是獨自一人走往白鴿巢前地上的椅子,坐著休息。
而剩下這幾個景點就交由老公一人獨自完成。

聖安多尼堂
位於白鴿巢前地南面,為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聖安多尼成為了「婚姻主保」,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
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花王堂」。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1560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
直至1638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其後在1810年和1874年進行過兩次重修,
1930年才形成今日的外觀和規模。
另外,教堂亦供奉了曾於澳門學習神學的韓國第一位聖人聖金大建(St. Andrew Kim)。
教堂雖屢遭火劫。1874年9月22日甲戌風災,聖堂被雷電擊中起火,
但其火光卻引導了海上的居民上岸,故教堂每年都會慶祝「天災節」,以紀念這事跡。
教堂兩層的頂部都有古典式的三角楣,而正中有一個壁龕,內裡放了里斯本聖安多尼像。
而教堂的正面則為對稱的主題,左方接有三層高的鐘樓。


來到聖安多尼堂是一座白色建築有著綠色門和窗框。






一旁有一座石十字架。


教堂內部以白色為基底,内部正中間是聖壇。










走回白鴿巢前地,又名為賈梅士前地,有著許多樹木和座椅,儼然已是個公園。

白鴿巢前地
是澳門聖安多尼堂區的廣場,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面,舊城區的北端。
2005年開始,隨澳門歷史城區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為入選的8個古老廣場之一。
此處的葡文名字意為賈梅士前地,源自於白鴿巢公園內的賈梅士洞,
以表揚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愛國之情及其成就。
而其中文名字源自十八世紀曾在此居住的葡萄牙富商馬葵士有關,
因馬葵士所養白鴿棲於簷宇,遠觀像白鴿巢一樣,故而得名。
白鴿巢前地周邊為葡萄牙人在澳門最早的居住區。在白鴿巢前地旁邊,
一同成為文化遺產的建築有聖安多尼教堂、基督教墳場和東方基金會會址,
其他古老名勝還有白鴿巢公園。







前地一角還有一個白鴿巢公園。




位於公園旁有一個基督教墳場,一旁就是世界遺產看板。

舊基督教墳場
位於澳門西北部,聖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畫家錢納利、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墳場內有一羅馬風格小教堂,
二戰後墳場轉交聖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
墳場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建立,以解決當時新教徒在天主教
佔特權地位的澳門城缺乏長眠之所的問題。天主教會固不願見新教徒葬於城牆之內,
中國人亦不容許外國人埋於關閘以北的地方。來自英國、美國及
北歐國家的商人唯有秘密地把先人葬於城牆與關閘之間,恐防被中國人發現會發生衝突,
甚至在離開之後毀墳滅屍。
事情最終在馬禮遜的原配瑪麗在1821年去世以後解決。
當時的地區委員會決定購置一幅地皮,並與葡方在法律問題上達成共識。
後來所有外國人都可以在此安息,而原先葬於其他地方的遺體亦遷葬於此,
所以有些墓碑的年代早於墳場始建的年份。
墳場葬了來自英國、美國、荷蘭、丹麥、瑞典和德國的國民。
除了上述的名人外,尚有:撒母耳·台約爾牧師
(開創中文活字印刷術,基督教傳教士戴德生外父);
英國皇家海軍艦長亨利·約翰·史賓塞—邱吉爾
(即喬治·史賓塞—邱吉爾之子,溫斯頓·邱吉爾之曾曾曾叔);
美國海軍上尉約瑟·哈羅德·亞當斯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之孫、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姪)
首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Thomas Westbrook Waldron(1814-1844)、
賴廉士爵士,CBE,ED,JP(Sir Lindsay Tasman Ride,1898年10月10日-1977年10月17日)等。
墳場在1858年關閉,此後就稱為「舊」基督教墳場。



這項登錄項目,除了墳場外,還包括一座小教堂,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堂
是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轄下的一所羅馬風格的小聖堂﹐
位於澳門東方基金會新會址邊的永久墓園(現在的舊基督教墳場)內,
即賈梅士廣場及賈梅士公園附近。該堂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建立,
但現今可以給各種教派背景的信徒參與敬拜。現今的聖堂,曾於1922年重修,
是澳門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
聖堂的興建是為了紀念曾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羅拔.馬禮遜,
聖堂的畫窗上刻畫了一本聖經的圖案並寫上「太初有道」的字樣,在聖壇的兩旁,
分別放置紀念占士安迪葛及亨利馬基臣的紀念碑。


教堂就位於墳場邊,走進內部,小巧別緻。
















東方基金會會址就位於墳場旁,現為東方基金會澳門辦事處所在地。

東方基金會會址
建於1770年代,是澳門富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別墅。
後來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該公司駐華商務監督、大班及英國駐中國高級官員的住所。
1885年該房屋成為澳葡政府的財產。二十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院。
現為東方基金會澳門辦事處所在地。原有兩層,頂層為颱風所毀。
由於最早的屋主好養鴿子,故周圍稱「白鴿巢」,如白鴿巢公園、白鴿巢前地等。



世界遺產的看板就位於入口旁。












逛完了東方基金會會址,接著走回白鴿巢前地,而前往最後一個還沒逛到的世界遺產登錄點,
東望洋炮台,得搭公車才行,而前往東望洋炮台的公車就在白鴿前地上。
我們等了一會兒才搭上前往東望洋山腳下的公車BUS17。打算從總站M124白鴿巢總站,
搭到愕斜巷/山頂醫院,然後步行上山,那裡除了東望洋炮台外,還有兩個景點包括在這個點中,
那是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