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2015 歐洲自助蜜月 [景點]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 巴黎塞納河畔 (法國世界遺產:600)




巴黎塞納河畔這項世界遺產,最佳的遊覽方式就是搭乘遊覽船。
這樣河畔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可一覽無遺。

因為是在結束巴黎鐵塔的參觀後,才答遊覽船,
所以我所整理位於巴黎鐵旁有碼頭的有三家,
其中一家距離鐵塔較遠,另外兩家中其中一家是以日計費,
有九個停泊點,而另一家才是以遊覽一圈計費的,
原先有計畫搭以日計費,這樣就可以邊搭乘邊前往很多點,
但後來把時間拿去血拼,就改成遊河一周的行程。
巴黎塞納河遊覽船列表:

Vedettes de Paris
網站: http://www.vedettesdeparis.com/
搭船位置: 巴黎鐵塔(La Tour Eiffel)旁
班次: 11:00-21:00 每45分鐘一班
票價: €14

Batobus Paris
網站: http://www.batobus.com/english/index.htm
船班: 春夏 10:00-21:30/ 秋冬 10:00-19:00 / 每20-25分鐘一班
搭船位置: 共9個點,包含巴黎鐵塔(La Tour Eiffel)旁
票價: 一日€16 兩日€18

Bateaux Vedettes du Pont Neuf
網站: http://www.vedettesdupontneuf.com/
搭船位置:新橋(Pont Neuf)旁
班次: 10:30-22:00 約每45分鐘一班,中午會休息
票價: €14 網路購票白天 €9 下午後搭乘 €10

Bateaux-Mouches
網站: http://www.bateaux-mouches.fr/ 
搭船位置: 香榭麗舍劇院(Bateaux-Mouches)旁
票價: €13.5

Bateaux Parisiens
網站: http://www.bateauxparisiens.com/
搭船位置: 巴黎鐵塔(La Tour Eiffel)旁
票價: €14


第一站,先逛艾菲爾鐵塔四周,然後才到遊覽船碼頭買票。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的鐵製鏤空塔,是法國文化象徵之一,
巴黎最高建築物,得名自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


買完票後,要等一下下才會發船,最後17:30買好票,17:45左右登船,
17:50船才駛離碼頭。










官網有一張關於遊覽船的航行路線,以及會經過的名勝古蹟。


我們一登船,直接上最上層的甲板,這樣能夠眺望更多景色,
缺點是風一直吹,還真的有點冷。
同艘船的人不多,載客率大約5成,也比較好讓我們走來走去拍照。
船駛離碼頭後,開始英法雙語導覽,只能些許瞭解其中的內容。




船先駛過,位於鐵塔旁的耶拿橋。而橋的對岸是一棟人類博物館。

[耶拿橋(Pont d'Iéna)]


[人類博物館(Homme Museum)]


接著船從耶拿橋下穿過,能看到不同角度的鐵塔。








河岸邊有有一些水上餐廳,看起來很浪漫,而右側後方就是布朗利河岸博物館。

[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


接著在左手邊看到一座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ée d'art Moderne National(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眼前能看到一座橋,是德比利行人橋。

[德比利行人橋(Passerelle Debilly)]


[阿爾瑪橋(Pont de l'Alma)]


穿過橋後,右側可以看到明顯的綠色的教堂頂端。

[巴黎美國教堂(Église américaine à Paris)]




位於教堂附近有一座榮軍院。

[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
又稱傷兵院,是一座軍事博物館。
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
始建於1670年,當時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軍隊的醫院。
拿破崙·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傷兵院教堂下面。拿破崙棺槨位於一樓中,
遊客自二樓環形走廊朝一樓瞻仰。這裏還有一些拿破崙的其他親屬和其他將軍的陵墓。
傷兵院中還有法蘭西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



接著來到榮軍橋,左手邊是巴黎大皇宮,右手邊則位於榮軍院附近。

[榮軍院橋(Pont des Invalides)]


橋邊就是巴黎大皇宮以及小皇宮了。

[巴黎大皇宮-小皇宮(Grand palais-petit palais)]
大皇宮(現為巴黎大皇宮美術館)位於香榭麗舍大道,是為了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所興建的,
由建築師德格拉那及盧偉兩人共同建造,正面長240公尺、高43公尺。
小皇宮由建築師查理吉羅建造,和大皇宮一樣曾是1900年萬國博覽會展覽場。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
是法國巴黎跨越塞納河的一座拱橋,連接右岸的香榭麗舍大街地區和
左岸的榮軍院和艾菲爾鐵塔地區,普遍認為是巴黎最華麗的橋樑。


















[法國外交部(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波旁宮(Assemblée Nationale)]
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對岸為協和廣場,
是法國國民議會(下議院)的所在。
波旁宮(Assemblée Nationale)
這座宮殿最初是為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而建,由義大利建築師Lorenzo Giardini設計,1728年完成。
在法國革命期間,波旁宮被收歸國有,從1798年起五百人會議在此開會。
然後,作為拿破崙使巴黎變得更宏偉的計劃的一部分,建築師Bernard Poyet在波旁宮前面增建了宏偉的人字形柱廊,
作為協和廣場南側的對景;與此類似,在協和廣場的北側,皇家路的末端,也可看到馬德萊娜教堂類似的古典柱廊。
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孔代親王從流亡地返回,收回了產業,將波旁宮的很大一部分出租給下議院。
1827年,這座宮殿以525萬法郎的價格他的繼承人手中購得。
毗鄰的拉賽宮(Hôtel de Lassay),連接了波旁宮的畫廊,作為法國國民議會主席官邸。





再往前是一座行人橋。

[利奧波德-塞達-桑戈爾行人橋(Passerelle Léopold-Sédar-Senghor)]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是法國巴黎的近代藝術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
原來是建於1900年的火車站,是從巴黎到奧爾良鐵路的終點奧賽車站。
1939年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車站關閉。197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築,
1986年改建成為博物館,將原來存放在羅浮宮的,在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的,
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有關藏品全部集中到這裡展出。
大廳中還保留著原來的車站大鐘。









[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位於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
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菲力二世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羅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
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羅浮宮,直至1546年,
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羅浮宮的第二位國王。
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
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羅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
路易十四曾計劃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
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
該時期對羅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
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羅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
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
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羅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羅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燬。
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羅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
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羅浮宮今日的格局。









還有許多藝術家名人曾居住在河岸兩旁的公寓內,創造出美麗的作品。


[卡魯塞爾橋(Pont des Saints-Pères)]
橫跨塞納河,連接杜伊勒里碼頭和伏爾泰碼頭,
鄰近王宮-羅浮宮站。由於鄰近羅浮宮,此橋也名為羅浮宮橋。


可以在河面上看到整排羅浮宮全貌。




[藝術橋(Pont des Arts)]
連接法蘭西學會和羅浮宮中央廣場,第一帝國時稱為「藝術宮」。
藝術橋又稱情侶聖地,原本掛滿數十萬個「愛情鎖」,
世界各地的情侶來到這裡將鎖掛在護欄上,再把鑰匙丟入塞納河裡,
以象徵兩人永恆不朽的愛情。2014年,橋樑部分柵欄因抵受不住鎖的重壓而倒下。
自此後,法國巴黎市政府拆掉安置於藝術橋圍欄上的大量鎖頭,
並且改以塗鴉畫裝飾作為替代。當局早前表示,
稍後會在藝術橋的圍欄上鋪上透明玻璃板,現時鋪設的塗鴉畫只是臨時措施。


[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
是法國的一所學術機構,是法蘭西學會下屬的五個學術院之一,
是五個學術院中歷史最悠久、名氣最大的學術權威機構,
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是極高的榮譽。




接著船來到西岱島,往右側行駛。



[新橋(Pont Neuf)]


西岱島,又稱城島,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
可以看到許多楊柳樹下,坐著欣賞美景的人們。


[聖徒禮拜堂(La Sainte-Chapelle)]
是一座哥德式禮拜堂。
聖徒禮拜堂(La Sainte-Chapelle)
路易九世下令興建,於1243年至1248年間修建而成。
教堂建造了3年,成連貫樣式,這非常少見。
建造的目的在於保存耶穌受難時的聖物,如受難時所戴的荊冠、受難的十字架碎片等。
路易九世在教堂和聖物上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其荊冠購得之價錢,
比修建聖禮拜堂的花費更為昂貴。教堂內更高一層保存著最重要的聖物,
同時連接到路易九世的私人住所。
教堂窗戶為彩色窗戶拼圖,色彩鮮艷,神秘感十足。
窗戶上的彩畫敘述了耶穌的故事以及告訴人們這些聖物是怎樣帶回來法國的。
目前教堂內除了舉辦定期的彌撒外,還是一個另人深愛的音樂會舉辦場所。
這裡的音樂會常年舉辦,每天門口都排了等待入場聽音樂會的長隊。
除了巴黎歌劇院的演出,這裡是世界各地樂迷遊客必到的地方。
音樂會曲目也十分豐富,經常聽能到維瓦爾第的優美作品《四季》。









[大主教橋(Pont de l'Archevêché)]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是位於西堤島上的天主教教堂,
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
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穿過主教橋後,來到島的後側,可以看整座教堂,船上的人們都站起來看這座教堂。




[Pont de la Tournelle(托內爾橋)]




[蘇利橋(Pont de Sully)]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Institut du Monde Arabe)]




[Pont d'Austerlitz(奧斯特利茨橋)]




船繼續往前行駛,在第二個河島,聖路易島後折返,
經過洛桑別墅(Hôtel de Lauzun)。
聖路易島
這裡自古就是貴族別墅聚集的地方,出入都是富商藝人,因此島上的建築很有看頭,
包括音樂家華格納曾暫居的洛桑別墅(Hôtel de Lauzun),
其內部裝飾華麗,外部有鍍金雕花鐵欄杆、造型可愛的魚樣出水管,
後來被洛森伯爵(Comte de Lauzun)買下,因而得名。
另外,號稱島上最美的蘭貝爾別館(Hôtel de Lambert),品味十足,
連文學家左拉的小說中都曾描繪此島的美麗優雅。
聖路易昂利勒街(Rue Saint-Louis-En-l’lle)貫穿全島,
街上有座路易昂利勒教堂(Saint-Louis en I’lle),
由勒沃設計,屬於17世紀法國巴洛克式建築。







[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是法國巴黎自1357年以來的市政廳所在地,位於第四區的市政廳廣場。
它具有多種功能:地方行政機構、巴黎市長辦公室、大型招待會場地。
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1357年7月,巴黎市長用市政府的名義買下了塞納河右岸卵石灘坡所謂的「柱房」,
那裡是小麥和木材卸貨碼頭,後來併入格列夫廣場,是巴黎人經常聚集的地點,特別是公開處決時。
1357年至今,巴黎市政府一直位於這一位置。
1533年,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為巴黎這個當時歐洲和基督教世界最大城市興建一座相配的市政廳。
在法國革命期間,這裡是幾個著名事件的舞台:
1789年7月14日,拒絕提供武器的商會會長雅克·德·弗萊塞勒被憤怒的人群殺害;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時,羅伯斯庇爾被擊中下巴,並與他的追隨者在市政廳被捕。
於1835年,塞納省的省長蘭包圖伯爵倡議下,主樓又增加了兩翼,用畫廊連接正面,
為擴大的市政府提供更多的空間。
在普法戰爭期間,這座建築扮演了關鍵角色。1870年10月30日,革命者闖入並占領市政廳和國防政府,
同時一再要求建立一個巴黎公社擁護者的政府。現政府得到通過連接市政廳與附近一個軍營的地下隧道
闖入市政廳的士兵的援救。1871年1月18日,人群聚集在大樓外,抗議猜測中的向普魯士人投降的計劃,
大樓中士兵開火,驅散人群,造成一些傷亡。巴黎公社選擇市政廳為其總部,當政府軍接近時,
公社的極端分子放火焚燒市政廳,摧毀幾乎所有現存的公共記錄。 從法國革命時期。
大火燒毀了建築,只留下一堆石頭外殼。





[Pont Notre-Dame(聖母橋)]


[Pont au Change(兌換橋)]


[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是巴黎昔日的王宮和監獄之一,位於巴黎市政廳以西,靠近巴黎聖母院。
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它是大型建築群司法宮的一部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許多囚犯從這裡送往巴黎各處上斷頭台。
西岱島的西部曾是墨洛溫王朝王宮的所在地;從10世紀到14世紀是中世紀法國國王的王宮。
在路易九世和腓力四世統治時期,墨洛溫王朝的王宮得到了擴建,加強了防禦功能。
路易九世增建了皇家禮拜堂聖禮拜堂,而腓力四世增建了河邊帶塔樓的立面和一個大廳。
它們都是法國宗教和世俗建築的精彩實例。大廳是當時歐洲最大的之一,
其底層保存了下來,用作餐廳。
在1358年王室放棄了這座宮殿,遷移到對岸的羅浮宮。
這座宮殿繼續行使行政功能,包括總理和法國議會。
1391年,這座建築改為監獄,關押普通罪犯和政治犯。
古監獄保存了3座中世紀的塔樓:凱撒塔,得名於古羅馬皇帝;銀塔,用作皇家珠寶店;
在法國大革命最血腥的階段恐怖統治時期,該監獄享有「斷頭台前廳」的國際聲譽。
此處設有革命法庭,關押著多達1200名男女囚犯。1793年4月2日到1795年5月31日之間,
設在大廳的法庭將大約2600名囚犯送上了斷頭台。
它的規則很簡單。只有兩種結果-宣布無罪或判處死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選擇後者。
最有名的囚犯包括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詩人安德烈·舍尼埃、夏綠蒂·科黛、
夫人伊莉莎白公主、杜巴利伯爵夫人,被喬治·雅克·丹敦控訴的吉倫特派,
然後是被羅伯斯庇爾控訴的喬治·雅克·丹敦,最後是羅伯斯庇爾自己受到控訴和處死。
死刑犯前往囚車要穿過聖路易室,獲得「註定室」的綽號。
19世紀波旁王朝復辟以後,此處繼續用作關押重要囚犯的監獄,
最著名的是日後的拿破崙三世。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囚室改建為供奉她的禮拜堂。
古監獄和司法宮在19世紀中葉進行了重建。
雖然這座建築看來像中世紀堡壘,其實主要完成於1858年。
該監獄在1914年退役,作為國家歷史遺蹟向公眾開放。
今天這裡是一個熱門景點,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向遊客開放-大部分仍用於巴黎法院。











又再度繞回新橋,穿過新橋後,就會是剛剛航行的相同路線。

[Pont Neuf(新橋)]


又再度看到法蘭西學術院。

[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




[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歷史博物館(Grande chancellerie de l'ordre de la Légion d'honneur)]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路克索方尖碑(Obelisque de la concorde)]
位於法協和廣場中央的一個埃及方尖碑,最早位於盧克索神廟的入口處。
盧克索方尖碑擁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在1833年12月21日搬遷至巴黎。


[波旁宮(Assemblée Nationale)]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








最後回到出發巴黎鐵塔旁的碼頭,此時天色也漸漸轉黑。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其他還有一些關於河畔的重要建築,是在遊覽船上看不到的。

[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
是法國總統的官邸與辦公室所在地,鄰近香榭麗舍大道。
其名稱來自希臘神話中的樂土平原。
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
愛麗舍宮原為艾威爾伯爵於1718年興建、1722年竣工的宮殿Hôtel d'Évreux,
拿破崙的皇后約瑟芬亦曾在此宮殿居住,1873年起至今作為法國總統官邸,
並供接待重要外賓,除特定日(如歐洲文化遺產日)外,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
位於法國巴黎十六區,隔塞納河與艾菲爾鐵塔相對。夏樂宮地區又稱為特羅卡德羅。
老的特羅卡德羅宮是為了1878年世界博覽會而建,1937年為了世界博覽會,
老特羅卡德羅宮被拆除,變成新的夏樂宮。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又稱雄獅凱旋門,位於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
拿破崙被推翻後,凱旋門工程中途輟止。
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又重新復工,到1836年終於全部竣工。

大約19:00抵達碼頭,下了船,從登船到下船,前前後後大約需要將近一個半小時,
這次以搭船的方式遊覽這個巴黎城市的搖籃,下次或許可以用不同視角,
造訪這座城市文明的起源。

巴黎塞納河畔
塞納河(Seine)是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
河畔有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如: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波旁宮(Assemblée Nationale)、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
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先賢祠(Panthéon)、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Institut du Monde Arabe)、
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路克索方尖碑(Obelisque de la concorde)、
巴黎大皇宮小皇宮(Grand palais-petit palais)、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等。
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於1991年被列在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
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坐落著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西岱島,
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
大約公元前250年,最早的部落叫「巴黎」人就已經在此定居,
以後的巴黎市是以此島為中心逐漸發展起來的,
目前巴黎市的分區也是從斯德島開始,
斯德島西半和右岸部分為第一區,然後順時針展開一共分為20個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